今天是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2015年4月9日

达托霉素市场前景可观

    自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正式投产至今,全球抗生素业界已经历了长达70年之久的充分发展,并发展到如今十几个大类和上百只产品的全盛时期。但20世纪末“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出现,使国际抗生素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业界明白,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工作颇为不易,而现有抗生素产品对超级细菌似乎无能为力。而在2003年并无大张旗鼓宣传而悄然上市的达托霉素则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使抗生素业界重新恢复了信心。

里程碑式进展

据介绍,达托霉素的抗菌机理与其它抗生素截然不同,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酶的生物合成过程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性质,以破坏后者的结构,使细菌细胞膜变得极其脆弱,而细胞膜内的胞浆等重要物质容易泄漏出来,从而达到杀菌目的。故理论上看,达托霉素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几率比其它抗生素要低得多。

达托霉素是继万古霉素之后上市的新一代环脂肽类抗生素,被视为抗生素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在达托霉素未上市之前,医学界主要使用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型抗生素、碳青霉烯和利奈唑酮等抗生素产品来对付耐药菌株感染性疾病,总体上看疗效不如人意。即使20世纪90年代被誉为对付耐药菌株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及随后上市的去甲基万古霉素等,也渐渐失去了对付耐药微生物的能力。

就在业界一筹莫展之时,由礼来公司研制,美国CUBIST制药公司生产的达托霉素在2003年上市,恰好填补了抗生素市场的真空。但一开始,西方医学界对达托霉素的疗效持怀疑态度,再加上市场上绝大多数抗生素产品均为口服剂,而达托霉素则为注射剂(使用上较为麻烦)。故达托霉素在上市的头3年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据报道,在上市后的第二年(2004年),达托霉素在美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只有区区5800多万美元;2005年这一数字提高了1倍,达1.134亿美元,2006年为1.895亿美元,2008年为4.147亿美元,2012年为6.874亿美元,短短8年中增长了10倍多。直至到2014年,达托霉素在美国市场的总销售额已接近8亿美元,相当于全美注射用抗生素年销售总额的85%

国内还是处女地

 分析达托霉素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能用于治疗一些传统抗生素难以治疗的皮肤感染症及全身性金葡菌血液感染等棘手疾病,故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如若再加上达托霉素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报道称,达托霉素已在世界5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据估计,2014年,全球达托霉素总销售额为12亿~13亿美元,这一结果已大大超出国际抗生素业界的预料。相比之下,近几年国际市场抗生素类产品的总体销售情况并不太理想,其增速比抗癌药、糖尿病药和心血管病药的增速要低得多。

 据了解,CUBIST公司生产的达托霉素注射剂“达必信”已于2010年在我国获准上市,现由生产基地设在江苏无锡新区的阿斯利康公司分装。但由于此药零售价格过高(每支规格为0.5克的“达必信”,价格达2000多元),加上该药未进入医保药品目录中,故每年国内各大医院销售的“达必信”仅为5000多支,总价值为100多万元人民币,与欧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

前景依然看好

 然而,医药界人士并不认为达托霉素在国内就无前途,分析其销售受阻的主要因素还是售价过高,加上医保不能报销,医生处方如此昂贵的抗生素产品时,必须首先征得病人同意,故我国每年虽有上千万的感染患者,但年销售“达必信”仅几千支原因即在于此。这也是达托霉素在国内难以推广的主要因素。

相比邻国印度,由于在药物这一领域,专利法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外,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故印度国内的达托霉素因自制原料药,使制剂零售价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印度的达托霉素零售额要比我国高出很多。

 由于达托霉素是目前治疗革氏阳性耐药菌株感染的最佳治疗药物,而且经十来年的临床应用已证实了它的疗效显著,故其在各国临床医学界非常受欢迎。

 不久前,域外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美国联邦法院在201412月宣布:目前由CUBIST公司拥有的4项达托霉素专利无效,这一判决意味着仿制生产达托霉素原料药的门槛降低。

据国内专业媒体报道,迄今为止,我国已有多家厂商在研制达托霉素原料药,其中华北药业集团、浙江海正药业(新昌制药公司)、江苏恒瑞制药、杭州中美华东医药和四川诺药生药业等制药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制达托霉素原料药,并已有样品做临床“等效性试验”,此外,国内还有多家制药公司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上马生产达托霉素原料药。

达托霉素的专利一旦被判无效,我国将有至少近10家制药企业仿制生产达托霉素原料药及其制剂。

我国每年约有上千万的感染症病人,市场对新型抗感染药的需求十分巨大。达托霉素仿制药如能在国内上市,零售价必将大大降低,达托霉素或将成为国内医药市场上最具前景的新产品。

(选自《医药经济报》201522日第六版)


 

法律声明 | 文明公约 | 互助合作 |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06 www.cpde.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2
管理机构(主办方):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正觉夹道17号 邮编:100035 电话:010-88377790 邮箱: yyxh1005@sina.com hyb@cpde.org.cn